English

从印度软件产业的崛起看西部优势产业的选择

2000-02-16 来源:光明日报 廖 果 我有话说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西部地区应该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三个方面作好统筹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抓好项目工作。选择好项目就是选择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对于这个问题,印度软件产业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在要素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走过的道路与我国西部相仿。进入80年代,印度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印度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来发展。

为了宏观引导软件产业快速发展,1986年印度电子工业部出台了电子信息与计算机软件产业政策。1991年—1992年成立了印度软件技术园区(SPT),陆续在孟买、普那、甘地加拉、新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地区建立起12个大型软件产业出口基地,修建了12个卫星通讯地面基站。印度政府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卫星通讯设备来管理软件出口贸易,既为软件企业出口提供了高效服务,又对软件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监控。1997年印度政府进一步规范了发展电子信息与计算机软件产业的相关法律,为国内外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此吸引了多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到印度投资。

目前,印度有18万职业软件工程师,上百万正在学习使用计算机和开发软件的青年学生,每年创造的产值高达40多亿美元。1998年—1999年印度软件销售额30多亿美元,出口额20多亿美元。据世界银行调查报告,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和质量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与我国软件产业在起步时间和发展的初始条件方面相差无几,在开发成本和人力资源素质方面我们还略胜一筹。80年代中期,欧美发达国家的计算机权威曾预言,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发展软件产业最有潜力和优势的两个国家。然而仅过15年,印度软件产业已走在中国的前面,这不能不说是印度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选准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创造的“南亚奇迹”。

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经验在于:一是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了印度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中的软件人才优势和地理时差优势。印度的地理位置,使其与美国的时区差距正好形成两班倒。印度软件人员白天开发出来的软件程序,通过国际卫星数字通讯设备传递到美国时,正好赶上美国用户的上班时间,美国用户对软件程序进行测试提出修改意见后再传回印度,正好是印度软件人员第二天上班时间。如此高的开发效率,非常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二是政府选准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后,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三是政府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通过提高软件人才的素质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确保优质优价的印度软件畅销欧美各国。印度政府的教育投资只起引导作用,来自民间企业、跨国公司和个人的教育投资才是主流。全印度有1670家科研院校和公司从事计算机人才培训,仅500万人的班加罗尔就有90多所计算机专业技术学院。在这个被誉为亚洲软件之都的城市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学软件”。印度政府和企业都十分重视软件质量,全国有110家软件公司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全世界通过软件行业质量标准最高级别的公司只有5家,印度就占3家。

我国西部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匮缺、而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当长时期走的是资源开发为主的道路。虽然西部地区在能源、交通、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资源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高,然而西部并没有摆脱发展缓慢的局面。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西部没有选择好适应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如果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发挥其在区域分工协作中的比较优势,选择科技、教育和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来发展,该区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